有人说书架上如果只放一本书, 那就放百年孤独, 的确它在书架上落灰很久, 没敢拿出来读.之所以不敢, 是书名太凄凉, 更是因为自知自己的阅历还没有到达品鉴百年孤独的程度;之所以又拿出来了, 是感受了一年的孤独之后对百年产生了好奇, 百年的孤独究竟会多孤独呢?
当读完这本书, 才发现不是一个人的孤独, 而是一个家族七代人的孤独, 正如预言说的 "家族的第一个被捆在树上, 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"
, 多少带点悲剧色彩, 也印证了书名的凄凉.
书是围绕一个家族展开的, 也是通过这个家族隐射出十九世纪末拉丁美洲的社会现实. 虽然能从书里多少读出些作者的意图, 但可能因为自己不了解那段历史, 想来还是很难真正理解这本书为什么可以有这么高评价. 鉴于知识面还未拓宽, 只能先抛开历史社会现实, 写下浮在表明的内容.
布恩迪亚家族是主角家族, 他们从书里详细表述的第一代开始到最后一人, 经历了七代, 跨越了一个世纪, 围绕着他们的有宗教思想的对立, 新旧文化的冲突, 爱情的疯狂, 意识形态的对抗以及家里的油盐酱醋, 即魔幻又现实.布家就像被诅咒一般, 一代代的男人们不断在未知, 情欲, 事业, 权利里来回挣扎, 女人们在出生那天就"继承"了爱情和婚姻的不幸, 而总有那么一巧合让家族的男女来一段狗血伦理剧.而这些内容在家族七代人身上反复演绎, 如此轮回.
如果从马孔多小镇(布家生活的地方) 角度去读, 更能清晰的体会到被时代冲击的背影, 第一个阶段是布家第一代远离老家来到一片荒地建立马孔多小镇, 代表了一段类部落社群的生活方式, 而后吉普赛人的到来带来了各种新奇的玄学, 诸如炼金术, 放大镜, 冰块之类, 这是马孔多第一次接触到外邦人, 知识和科技的是第二阶段的特点, 让布家的男人们不管不顾的埋头在炼金实验室, 随着小镇的发展, 也带来了外邦管辖问题, 即引发了第三阶段以起义战争为主的意识形态斗争, 最后问到保守派和自由派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?书中说一波是 5 点去做弥撒, 而另一波是 8 点, 那你又为什么而战呢? 最初以为是意识形态, 后来发现是权力, 最终才认识到是尊严.当一切的斗争尘埃落定, 一辆火车的到来, 给小镇带来了商业, 同时小镇的原住民也逐渐变成了"外邦人", 剥削和反剥削最终以一场血腥的镇压结束. 随之而来的是一场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二天的雨, 这场自然灾害"赶走"了那些商人和新居民, 留下了原住民, 千创百孔之后再由一股龙卷风统统带走.
透过马孔多, 模糊能看到时代的影子, 再去看布恩迪亚家族, 才能理解其种种并不魔幻, 他曾经真的发生过, “诅咒"只不过是当时当下罢了.
书里的人物很多, 名字都差不多, 印象最深刻的反而是一代女主, 乌尔苏拉*伊瓜兰, 其他人要么沉迷于虚无的未来, 要么禁锢在过去的教条, 或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, 而她只是执着于维护身边的一切, 维护家族的血脉, 维护生活的家园, 维护心中的好人, 维护曾经的朋友, 如果说这个世界在往熵越来越高的地方走, 那她便是把熵往下来的力量.
"总之, 一切, 上帝以无边美意所创造, 又被魔鬼所败坏的一切, 都是他恐惧的对象."
生活总是来来往往, 不厌其烦的重复, 与其在虚无的幻想中度过, 不如像乌尔苏拉一般活在当下.